2015-09-14  16:52:00

面对支教,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2015Ofund暑期支教已经结束

感谢两个月内辛勤奔赴支教一线的各位志愿者!

今天我们邀请到文山的何斌和热柯的Patrick

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跟我们聊聊“支教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给Ofund今后的支教活动更多启示。

“当我们了解的越多,

就会发现能做的太少。”

相比之前采访过的大多数热情而开朗的志愿者,何斌显得更加的敏锐和理智。当我们聊到“支教对孩子们的作用意义”之类的话题,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女孩子的故事。



“张晓林七岁时父亲过世,母亲多病。姐姐很早出嫁,还有个体弱多病的妹妹。小姑娘在课堂随写的一封信里面说到自己的家庭,并写道曾经想过自杀。当我们小心翼翼地告诉她,有好心地大哥哥大姐姐想要资助她时,她一口拒绝,也不愿意给我们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后来经过很多次沟通,支教队员告诉她明白她内心的感受,并希望她为了妈妈和妹妹,接受我们小小的帮助,小姑娘突然抱着支教人员哭了起来,久久不能平息。”




那一瞬间,我们突然发现,有时候我们努力了解关注关心他们,却并不一定能填补内心的无奈感伤,孩子们依然伪装着自己的脆弱,努力的生活着。甚至我们的队员都容易忽略在人群中发现类似这样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记住的只有身边簇拥的活泼的孩子的面容。那些蜷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孩子,就这样与我们擦肩而过。


“我们带给孩子们的,

更多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热柯的Patrick阳光而健谈,回忆起2013年第一次登上支教讲堂,笑道说“由于我是历史学出身的,所以上来就问孩子们对中国历史有多少认知。结果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在的概念非常的模糊。他们对更多具象的、身边的事物比较有概念,例如家到镇上的距离或者是3个月前这种描述。”



可以说除了语文和数学,当时其他课程在当地很难开展。随着支教人员带来越来越多外面的信息,今年Patrick第三次来到热柯,明显发现孩子们整个的眼界和思路会打开更多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保持着持续的好奇心。




“支教的根本不是扶贫,

而是尽可能缩小城市与山区的教育差距。”

对于城市里的学龄儿童来讲,他们除了更优越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是对身边资源的使用和整合能力。举个栗子,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小朋友,有许多问题他也不懂,但是他会用电脑或者Ipad来查询。而同期的部分山区一年级小朋友,就算有笔和直尺,也画不出直线。



“支教的根本是什么”、“我们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什么”这是我们一直在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支教队员不远千山万水,从世界各地回国来支教;我们自主研发适合山区教育的职业认知教材,一年又一年通过实践改进;我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在支教一线,只是希望通过微薄之力缩小城市与山区的教育差距,从而在教育资源、职业认知、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扩宽孩子们对社会的理解。




通过实现每个人获得良好职业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我们在努力解决三个社会问题:
  • 适龄儿童失学
  • 学生无法从所学的有限内容中受用
  • 综合素质培养的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