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校
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桂小学,始建于1956年,与乡政府相距23公里。
2016年建成新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校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每个年级都有投影和电脑,学校设置有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室、阅览室及电脑教室。
现设教学班一至六年级,共6个班,学生约70人。留守儿童约占60%;附属一个幼儿园,在园有28名学生。
教师共5人,以教龄30年以上的老教师为主。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2012年开始支教该校。
2020年因当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未能开展Ofund支教活动。在开学后由Ofund几名往届志愿者前往学校进行助学款以及奖学金发放,家访等工作。
学校建于1969年,学校现有教职工141人。
2020年9月,学校设一至九年级共35个班,约1515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总学生数的90%。
学校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教学设施也比较完善,但因加入初中部,教室及宿舍比较紧张。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2012年开始支教该校。
2020年因当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未能开展Ofund支教活动。在开学后由Ofund几名往届志愿者前往学校进行助学款以及奖学金发放,家访等工作。
创建于1987年,吸收附近五个村落的学生。现在学校有一到六个年级6个班,学生121人。
学校现有老师12人,以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为主。
由于山路崎岖难走,学生上学平均需要步行5-6 个小时,学生和老师们通常住在校舍,周末回家。校内宿舍环境已较为完善。
从2007年起至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在热柯中心校相继筹建爱心教学楼、操场、浴室以及卫生间,并捐赠全套爱心校服以及桌椅。
2020年因当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未能开展Ofund支教活动。在开学后由Ofund工作人员及几名往届志愿者前往学校进行助学款以及奖学金发放,家访等工作。
曲麻河寄宿制小学是曲麻河乡唯一的义务教育学校,接纳乡内以及周围各个牧区的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全日制教育。
学校设有1-6年级,学生约141名,专人教师5名,学校自聘3名教师,政府购买教师6名,三支一扶教师1名。
学校近年完成教学楼及宿舍楼墙面粉刷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自2007 年成立以来,一直与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合作,持续帮扶支助曲麻河寄宿制小学。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2010年开始支教该校。
2020年因当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未能开展Ofund支教活动。
学校原称“甘肃省泾川县梁河中学”,于2019年更名为”甘肃省泾川县梁河九年制学校”。
学校距离县城40公里,交通不便,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偏远山区学校。
学校现有一至九年级共9个班,学生共106人。全部为汉族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
学校现有26名教师,以教龄20至30年的教师为主。
学校于2018年完成校舍翻新改造,设备较为齐全。另有基础体育器械,操场宽阔(黄土跑道),有两套篮球架。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2015年开始支教该校。
2020年因当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未能开展Ofund支教活动。在开学后由Ofund几名往届志愿者前往学校进行助学款以及奖学金发放,家访等工作。
甘泉山小学位于克上冲水库的上游,地处湖南省桃江县灰山港镇最偏远的甘泉山地区。
学校常设教学班6个,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198人。
现有教职员工13人,以教龄10年的教师为主。
2015年,学校新建了一幢三层的教学楼,一幢二层的礼食堂,新修了校门,学校围墙和传达室,新征了3360平方米土地用于修建运动场。内部设施较好,教学用具充足。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加完善,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2012年开始支教该校。2014年起,因学校动工修建校舍,不便实施支教活动,Ofund因此暂停2014-2015年到该校的暑期支教活动。2016年再次在该校开启暑期支教活动。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蒋家坝完全小学,成立于1956年,后几经变迁,现学校于2000年建成开班,是一所农村普通完小。后因农村人口减少,于2014年撤除五、六年级。当时是在校学生只有33人,大多是农村留守儿童。
现学校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其中包括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一栋,幼儿园教室一间,硬化操场一个,厨房一间,旧宿舍楼一栋。
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附设幼儿园一个班及一至四年级四个班,共有教职工14人,在校学生63人,其中留守儿童25余人。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于2016年开始支教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