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0  16:10:00

尽管面对无助,但其实我们很酷

仅此献给100多名

参加2015年Ofund暑期支教的志愿者!


教师节快乐!


(云南南涧站志愿者)



关于支教,我们说了很多。

今年暑期支教以来,Ofund一如既往地带着积极的心态做好一份份工作。

今天,我们想说说悲苦与困境,说一些窘迫的现状与那些还无法企及的梦,以及我们不灭的信念




去年的X老师来了吗?”


承诺无意义

被采访的Aron、SW,以及之前一些志愿者都曾被当地的孩子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明年还会来吗?

“还会来吗”,这四个字太重。

因为这不单是一个回答,而是孩子们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期盼,他们将会等待那个说“会”的老师的再次到来。


对于Aron被采访时身边跟着的一个孩子来说,去年答应来的老师并没有来。这些孩子的问题简单到只能重复:X老师怎么没有来呢?去年TA答应我们会来的。为什么没有来呢?

面对这样的追问,Ofund创始人罗海岳对志愿者们说:

不要做任何承诺,减少这种无奈的伤害




言出则有行

说到切身行动就不得不提起我们本次采访的SW和Aron。就像每一个Ofund老队员一样,他们第二年回到了和去年同一个支教点。SW告诉我们,去年离开时给孩子们留了手机号码,直到今年也还会收到一些学生们的短信和电话。

她和Aron一样选择了老支教点,因为已经答应过孩子们了,因为心里始终记得这个牵挂。



他们的再次带来,显然给孩子们带来了鼓舞和温暖。SW说,甚至有一些去年只带过一两次课的孩子也会热情的认出他们。

第二次参加支教的过程,不仅消除了她第一次参与支教时带着的顾虑,也让她对支教有了更深的认识及更坚定的信念。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志愿者老师长期陪伴学生们成长,新的老师,带着新鲜的力量及关爱,仍然可以引发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让学习从课上到课下产生良好的氛围。




我们有理由相信:

慢慢地,Ofund会成为一个团队形象,

“每年都会来的大哥哥大姐姐”

也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们信赖、值得他们期待的群体。


毕业后的孩子,真的过得好吗?


去年,SW教过的一个孩子,是当时所在班级的班长,考上了当地很出名的中学,

大家都为他开心。可是,今年和他聊过之后,我们意识到,他在中学的压力非常大,感到很不适应。在他的qq签名上赫然写着:“压力大”、“跟不上”和“很不开心”这些刺眼的字。


我们不禁思索,我们的聚焦一直在孩子身上,但是他们毕业之后的路如何走?Ofund能做的是什么?



长期以来,外界一直认为短期支教以短平快的方式让山区孩子看见外面精彩的世界,这并不是好事。差距让他们觉得不公平,产生逆反心理。



然而我们知道,只要在向前走,在提高生活水平的路上,孩子们迟早会直面遇到这种窘迫的情况,感受心里落差。

我们相信Ofund应当以一种积极和温暖的身份尽早出现。

这让孩子们可以在更丰富和灵活的形式和气氛下,学会主动认识世界,在呵护和引导下亲自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最终在今后的路上更自信。





另一个SW去年支教过的女孩是这里要提到的例子。

在SW刚刚认识她的时候,她是一个非常消极和内向的孩子,并不会和同学们玩耍。今年我们回到这里,她已经(从中学回到小学看望Ofund志愿者)迎上来,大方开朗地和大家交流。而我们在她的qq签名上清晰地看到“又见到去年的老师了,真开心” 。

不断看到这些真实的改变,

Ofund也会对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有着更坚定的信心。


问题似乎比办法多


核桃丰收了,这比上学重要

此次云南支教点,有一位学生通过抽签,获得了当地非常好的一个中学的录取名额。可是在家访中,我们得知,他不想去读书。

因为这是收获核桃的季节,通过帮别人摘摘核桃,他每天可以赚20块钱。

二十块钱,对他面对的贫苦家庭来说,比读书重要。对他来说,那些我们描述的闪耀的未来,太遥远,太刺眼。



Ofund和校方一起走进了孩子家里。尽管校长提出为孩子免除了食宿费用,尽管Ofund提出资助所有学杂费。可是,他带着抵触的眼神,从床上爬起,并没有那么热情。


就在今天,我们得知,

孩子选择了在截止日期(9月10日中午)前来报道

— 这个决定是Ofund所有志愿者等了一晚上的让人感慨和激动的结果。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

我们并不会放弃。

我们期望和相信通过支教的智慧,在未来这一件件的难题终将被强有力的缓解。孩子们,当地家庭会有更良好的就学条件,有对学习及生活更健康和正确的认知,和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也对支教,对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感兴趣,敬请关注我们的“2015Ofund支教进行时”。







通过实现每个人获得良好职业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我们在努力解决三个社会问题:
  • 适龄儿童失学
  • 学生无法从所学的有限内容中受用
  • 综合素质培养的欠缺
#